西门子致力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发展

文/控制网&《自动化博览》 梁秀璟

忘记曾经在哪里看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无从想象,假若没有工程师,世界将变得何等黯淡无光---不会再有耸入云间的高楼大厦,也就不会发散出梦幻般迷离诱人的现代都市气息;不会再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也就无法令古今骚人浩然高歌"千里江陵一日还",赞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的确,工程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动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工程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复杂性、创新性的特征要求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必须充分把握现代工程技术的特点,重视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强调创新和实践、强调个性化的培养。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2年8月29日,历时四个月的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在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落下帷幕。共有50支队伍从近3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三个组别的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代表队获得工程应用型赛项和设计开发型赛项一等奖。另有36支队伍获得不同组别的二、三等奖。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赵沁平以及西门子 (中国) 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战略与运营组织发展部总经理张利博士为获奖队伍颁奖。

培养人才是最终目的

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说:"举办大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的确,相比其它同类型的比赛,此项赛事在很多细节方面都让记者感受到了主办单位对于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视。

(1)开创全新竞赛模式

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柏林研究员在闭幕式中讲到,组委会在充分听取了往届参赛院校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大赛题目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开发,并同时考虑了工业领域的实际需要。今年的比赛分为三个组别就是这种构想的实践。

大赛以虚拟的自动化工程项目为背景,大赛组委会作为项目甲方,参赛队伍以团队的形式作为项目乙方,通过分析、设计、竞标、实施、排错、优化、移交等多个实际环节完成竞赛。

张贝克教授介绍到,本次大赛是完全模拟现实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的。评委作为甲方提出自身的需求,学生作为乙方根据甲方需求,在指定的设备及装置条件下,制定方案。竞赛第一轮是答辩环节,这相当于现实版的项目投标中的交流会,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想办法说服评委来"买"他的方案,如果方案得到认可,便会记录下选手在这一轮的成绩;接下来的分赛区比赛全部采用电脑评分的形式,具体评分规则由评委决定,其中包括操作步骤、控制效果以及是否具有安全模式等考核因素;通过分赛区被选拔出来的选手便可进入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又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规定动作",也就是最初甲方提出的功能要求,第二个环节是专家随机考核,即现场为学生设置一些难题,这个难题往往对功能的实现是一种干扰。因为实际生产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设备损害等,一定会遇到一些不可抗的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初设计方案的时候必须非常周密,否则很难应对临时的一些突发情况。

张贝克教授强调,学生在做项目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做作业的心态,只要完成甲方的基本需求就可以,但实际上,作为工程师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如何通过帮助客户成功而实现自身成功的核心价值观,这条原则应该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始终的,也是本次大赛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2)力求模拟工程实际

记者注意到,此项赛事与其它同类型比赛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在上述"规定动作"操作的时候,并不是由参赛选手自己操作,而是将设备移交给并不十分专业的志愿者,在告知其如何操作后,撤离比赛现场,而后由志愿者进行操作演示给评委看。这一点也是与实际工程实施非常相似的。试想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工程师不可能永远亲自留在甲方现场进行设备操作,他需要教会甲方人员操作方法,而实际甲方的操作水平并不如工程师本身专业。张贝克教授认为,原来选手自己操作时,往往会更加注重界面的漂亮等因素,而改为这样的规定后,选手在进行操作界面及应急预案的设计时更加注重简洁和实用性。

(3)倡导技术分享

本次大赛特别设置的分享奖也非常值得一提。在技术领域一直存在一种狭隘的说法,很多关于技术上的内容大家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但实际上这是不应该的,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在本次比赛环节中有一项,就是每个参赛队员将自己项目中最拿手的部分讲给竞争对手听,然后每个被分享的人会根据自己实际的受益情况来打分,最终决出分享奖的获胜者。

(4)与职业导向完全贴合

张贝克教授认为,该项赛事是直接与学生的职业导向完全贴合的。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充分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个人素质、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脱颖而出。他还介绍,据以往经验来看,每届大赛的优胜者最后都会成为各大公司"抢夺"的目标。

西门子教育合作项目专员元娜女士表示,西门子举办这项赛事,并不仅仅是着眼于未来的市场,更是真心的希望为中国工程教育做出一点贡献。她强调:"对于西门子来说,我们希望将这个平台搭建好,并没有抱着西门子培养的人才就一定要留在西门子的想法,我们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用工单位来录用竞赛的优胜者,这才能真正显示竞赛的价值,也能够体现此项竞赛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全力支持中国工程教育发展

早在2004年,西门子就已经在中国展开了合作教育项目。至今,西门子共与九所国内知名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先后与中国百余所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累计投入四千万元人民币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实验中心并设立西门子奖学金;300余名来自国内顶尖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加入了"销售100培训生"项目;通过西门子教师赴德夏令营、新技术培训等活动培养了千余名参与一线教学的教师;与伙伴院校合作编写出版了超过100万册的教科书;发起并独家赞助了五届"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

张利博士补充道,在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西门子积极响应,承诺在2012年至少对三所大学进行支持,主要包括五方面。第一,开放研发、工程公司等作为学生的实习、培训基地,学生实习时间初步定为半年到八个月,在这段期间,学生可以参与研究,也可以做工程应用;第二,会为每位实习期间的学生安排一位辅导员,由这位辅导员带着学生一起参与到真正的工程项目中去,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真正对工程应用有初步的认识,而不仅仅只是在实习期间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第三,应学生需求,西门子也将适时安排专家深入到学生课堂中;第四,与学校联合培养青年教师。很多青年教师在博士、博士后毕业后,并没有太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也需要进行培训;第五,西门子在实验室建立和教材编写等方面也将与高校有更多的合作。

在德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Engineers shape the world,即工程师塑造世界。这是德国的工程师文化。德国在工程师教育和培养方面有着非常多丰富的经验,这正是中国工程教育所严重缺少的。西门子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将这种德国的工程师文化根植其中。中国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像西门子一样优秀的跨国企业将先进的经验带入中国,共同创造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先进培养模式。

电话:010-57116292/59813329 控制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辉煌国际2号楼1504室(100085) 传真:010-5981332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控制网  京ICP备05033608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001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