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讨会 专题会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
钱学森秘书 涂元季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邱捷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蔡自兴教授
人工智能专家、钱学森先生的学生 涂序彦教授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Wolt Fabrycky教授
    高速铁路和城轨运行控制系统 专题会场]

我国轨道电力牵引传动
与控制的技术进化

刘友梅 院士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刘友梅,1938 年生,江西省上饶市人,我国著名的轨道电力牵引动力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1961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机车专业,长期从事轨道电力牵引动力装备的设计与研发工作,是我国轨道电力牵引技术领域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奠基人之一,电力机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电力机车高速、交流传动技术探索的先行者之一。现任中国南车集团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

3G 融合与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发展

唐 涛
北京交通大学

    唐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系统安全、智能交通研究。一直从事在轨道交通运行控制关键技术教学、 科研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规范及系统集成方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通信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核心技术。

基于宽带无线通信的新一代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黄卫中 华 尧 江 明 周 暐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黄卫中,现任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7 年毕业于西南交大,2003 年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MBA 学位。曾先后参加CTCS-3 级列控系统技术攻关、CTCS-3 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制定、DS6-11 型和DS6-20 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研制等工作,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全路火车头奖章"等多种荣誉称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数字铁路、智能铁路
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贾利民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贾利民, 工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 授;94 年晋升研究员、96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96 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6 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02 年获茅以升铁道科技奖、03 年首批入选国家人事部 "铁路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10 年获"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共主持、参与和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近60 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1 项;

基于系统化的全过程风险控制方法论
及其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实践

郜春海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郜春海,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交通控制与信息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五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首批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城际线ATO 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谭平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

      城际铁路兼具城市轨道交通及国铁的特点,未来将成为我国铁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报告在分析城际 铁路运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际铁路ATO 系统设计的总体技术方案,并对城际铁路ATO 的控制功能、 ATO车地通信功能、ATO与ATP 接口设计及ATO与车辆接口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ATO 仿真环境, 对城际铁路ATO 系统进行验证测试,其各项功能及指标均符合运营需求。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高铁,中国的骄傲

王梦恕 北京交通大学

      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1938 年12 月24 日生于河南温县书香世家。1964 年于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研究生毕业,而后分配到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工作。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土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发展与思考

郭 进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郭进,博士,教授,博导,现任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实验室主任, 是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曾获国务院特殊津,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材奖,是铁道部中青年拔尖人才,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铁道部电务系统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铁路信号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在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享有较高声誉。曾主持研究我国第一代 规模最大的微机联锁系统。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CTCS-3 级列控系统验证与
确认方法的研究

何春明
北京和利时集团

     何春明,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博士,北京和利时集团副总裁兼技术发展部总经理、信号系统设计部总经理,铁道部C3 攻关组成员,主管铁路业务的技术开发工作,所主持多个自主开发的安全产品通过国外独立第三方SIL4 级安全认证。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理
论与方法

蔡伯根 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蔡伯根,男,1966 年6 月出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教育部创新团队"列车运行组织及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骨干,"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领域学科学术带头人,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智能交通和列车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是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GNSS 的列控系统研究方向的负责人,负责成立了铁路GPS 实验室,为中国铁路的GPS 应用提供 技术支持和服务。
 

计算机连锁系统及其可靠
性和安全性设计

段武 研究员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段武,男,汉族,1982 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信号专业,1985 年获铁道部科学 研究院铁道运输自动化与通信工学硕士学位;是我国最早进入计算机联锁领域的研究 人员。曾获首届詹天佑青年科技奖和第九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茅以升铁道 科技奖;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 所主任研究员,计算机联锁事业部主任;中国铁道学会铁道装备学科带头人。

城市轨道交通以综合监控为基础
两化融合的信息化系统

魏晓东 总设计师
和利时集团

      魏晓东,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正高工,北京和利时集团总设计师、技术顾问。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的教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现场运行经验,主抓公司城铁、地铁及大型综合性的项目。
    智能电网与控制 专题会场]

不确定环境下的智能电网 安全性

赵千川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赵千川教授,1992 年和1996 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至今。1998 年被评为副教授,2003 年被评为教授,2004 年获得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2000 年3 月至2001 年4 月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02年5月至2002 年9 月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06 年7 月至2006 年11 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担任访问教授。

智能电网实时信息互动技术
与负荷控制方法

于海斌 曾 鹏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于海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FAC Networked Systems 技术委员会委员,ISA Fellow。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基于智能电网的楼宇
多能源系统节能优化

管晓宏 徐占伯 贾庆山
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管晓宏教授分别于1982、1985 年获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控制理论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现任IEEE Fellow,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杰出讲座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编辑, Automatica、《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期刊编委,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等学术职务。

智能电网面临的实时控制问题

付敏跃
浙江大学控制系

      付敏跃,1982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主要专业为自动控制,同时擅长于信号处理和通信理论。 2003 年底获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其引语是"为表彰对鲁棒控制和信号估计的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robust control and signal estimation)。在自动控制、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里,有20 多年的研究经验,前后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近300 篇论文,并被引用了2000 余次 ( 根据ISI Web of Knowledge)。

大规模风电并网基本问题

袁小明
华中科技大学

       袁小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973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2008 年任GE 全球研究中心(上海)电力电子研究室经理,2009年后任GE 全球研究中心(美国)电气总工程师。山东大学获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学士学位,浙江大学获得电力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卡特琳娜联邦大学(巴西)获得电力电子专业博士学位。

大规模新能源电力
安全高效利用基础问题

刘吉臻 院士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
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吉臻,男,1951 年生,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学部委员,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Fellow IET),《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

智能电网综合管理与通信服务基础
平台研究与应用

关新平  上海交通大学

      关新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IEEE 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际期刊IEEE Trans. on System, Man &Cybernetics-C 编委,《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等多个国内期刊的编委。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及应用、智能电网无线监控、地空协同传输理论与方法、认知无线电。

面向智能电网的先进传感技术

夏善红 彭春荣 陈贤祥 郑凤杰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夏善红,1983、1986、1994 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电子工程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 年获得皇家学会Royal Fellowship,并两次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项目;1998 年曾赴香港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进行短期合作研究;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2 -2004 年度Berkeley Scholarship,多次赴伯克利传感器与执行器中心(BSAC)开展合作研究工作。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
智能化关键技术

重庆大学 杜林

      输变电设备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输变电设备智能化,使得设备不仅具有通用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能力,而且具备对输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状态评估、维修决策与资产优化管理等功能。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
的发展及挑战

王成山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王成山,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委员,天津市电力学会副理事长、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分布式发电对智能电网电压
分布及网损影响的研究

张化光 孙秋野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在智能电网的设计与实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电质量和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但与此同时DG 的并网会对电压分布、电压稳定性、系统可靠性、潮流分布、功率损耗以及继电保护等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DG 并网对馈线电压分布及功率损耗的影响,我们首先研究了含有DG 的馈线电压分布情况,建立了统一的典型负荷分布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获得了含有单DG和多DG 的馈线电压分布模型,有助于定量地分析DG 的位置和容量对电压分布的影响。

智能电网中的关键控制论
问题及其展望

  梅生伟 清华大学电机系

       梅生伟,男,汉族,1964 年9 月生于新疆石河,祖籍河南新野。199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系统所,获控制论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长江学者, IET Fellow; 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以及控制理论研究工作。 
      曾任973 项目"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首席科家助理,并作为负责人承担973 课题、杰青项目、重点基金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多项。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  专题会场 ]

变采样周期网络控制系统的严
格耗散控制

张庆灵 教授 东北大学

       张庆灵,男,1995 年在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北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控制系统和生物控制系统。任教育部数学与统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辽宁省数学会理事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s 亚洲区域主编,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 主编,Mathematics Review 评论员,ISRN Applied Mathematics 编委。

从标准化角度解读工业控制网
络及系统的要求

欧阳劲松 教授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

      欧阳劲松,现任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津贴教授级高工),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秘书长。从事自 动化及仪器仪表行业的科研及标准化工作近25 年,至今已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100 余项,以及工业自动化领域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创建了我国首个"工业控制网络及系统功能安全实验室"。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框架、关
键技术及应用例案

王平 教授 重庆邮电大学

       王平,男,1963 年2 月出生,重庆黔江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现任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育部网络化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重 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邮电大学—思科公司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 中方) 主任、中韩(重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中心( 中方) 主任。近五年主持或参与了20 余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 计划、省部级科技计划等项目。

多自主体系统的牵制控制

汪小帆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汪小帆,男,1967 年2 月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市,1996 年于东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 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授、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近年一直从事复杂网络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获得2002 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 年IEEE 电路与系统汇刊最佳论文奖、2008 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0 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7 年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队人选"、2008 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工业无线网络传输调度问题研究

梁炜 教授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梁炜,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2011 年被聘为首席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数字化城市分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 国家标准组WIA-PA 成员、IEC SC65C WG16 成员。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 项目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中科院方向性项目2 项等;作为课题主要参与者,参与项目10 余项。研究领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业通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

可充电传感器网络的能量供给问题

陈积明 教授
浙江大学

      浙江瑞安人。2000 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同年考入浙江大学控制系,在孙优贤院士指导下于2005 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 学控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化控制系统等。曾在法国INRIA, 新加坡国立大学, 挪威Simula Research Lab 等机构短期访问。2008 年至2010 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访问研究。2010 获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炼化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郭军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郭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系上世纪90 年代初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归国18 年以来,一直在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学等。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7 项。在Science、Nature's Scientific Reports、 IEEE Trans.on PAMI、Pattern recognition、IEICE Trans、ICPR、ICCV、SIGIR 等著名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智能信息处理》、《网络管理》、《Web 搜索》等著作5 部。

近空间飞行器控制研究的若干问题

孙长银 教授

      孙长银,1975 年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受聘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项目主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现任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飞行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获2007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2010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规模应用的思考

孙利民 教授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孙利民,博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联网基础标准委员 会委员,中国传感网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物联网丛书的编委,在十多个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国际会议上担任会议合作主席或程序委员会委员。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感知测量关键技术

王雪 教授 清华大学

      王雪,博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主任。2001年-2002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做访问学者。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副主任,现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

室内定位技术—从器件到系统

王沁 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

        王沁,1982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1986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硕士,1998 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博士。1985年以来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现为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微体系结构与集成电路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微体系结构与系统芯片、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化嵌入式系统等。2005年-2007年在美 国Cornell University、Harvard University 分别做访问科学家和访问研究员。

城市交通动态感知与平行管控技术研究

熊刚 教授 中科院自动化所

    熊刚,1996 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市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 任,"自动化所东莞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高级会员。历任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副研究员,芬兰坦佩雷工业大学自动化所高级研究员、项目负责人,芬兰NOVO 公司的资深研发专家,芬兰NOKIA 公司终身合同员工,美国ACCENTURE 公司雇用项目主管,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处副处长。

物联网中的优化控制问题

江涛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江涛,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 年至2000 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汉)学习,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 年6 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 年至2007 年,先后在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外大学工作。2008 年1月, 作为重点人才引进,被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聘为教授,是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特聘研究员。现已出版英文专著1 部,参与编写英文专著4 部。

 

 
    基于数据的建模控制及优化 专题会场 ]

有色冶金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桂卫华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桂卫华,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 色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计算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炼钢连铸生产调度问题的离散微
粒群优化算法

潘全科 教授 东北大学

       潘全科男,1971 年4 月生,博士(后),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教授。2000、2003 年分别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智能优化算法及应用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Information Science、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等期刊或重要会议上发表(含录用)研究论文SCI 38 篇、EI100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

感知与理解

戴琼海 教授
清华大学

       戴琼海,男,1964 年生,1996 年获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9 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2005 年任教授。瞄准动态多维视频国际前沿,围绕视觉场计算、计算摄像学、立体视频和飞行器可视导航的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在多维视频信号处理、流媒体系统、动态三维重建和视场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鲁棒高精度动态点云重建方法在由美国NSF 组织的国际评测中,质量性能排名全球第1。

未知非线性系统的数据驱动鲁棒
近似最优跟踪控制

张化光 教授 东北大学

      张化光,男,吉林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东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际IEEE 电路与系统学会神经网络与应用分学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智能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国际控制领域权威刊物Automatica 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任国际权威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的副主编。

随机分布控制在工业过程
中的应用

王宏 教授 东北大学

       王宏,1987 年11 月获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88 年10 月-1992 年8 月先后在 英国Salford 大学航天及机械工程系、伦敦Brunel 大学电子工程系和Southampton 大学航空航天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92 年9 月-2002 年3 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任讲师,高级讲师和副教授(Reader),2002 年4 月起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控制工程教授,成为控制工程领域在英华人第一位主任教授。

基于数据的控制和优化:从自适
应动态规划到平行控制

刘德荣 教授 中科院自动化所

      刘德荣,1982 年从华东工学院( 现南京理工大学) 毕业并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87 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并获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硕士学位,1994 年从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毕业并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1982-1984 年,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国营向阳仪表厂工作。

复杂制造系统基于数据的调度理
论与方法

同济大学李莉

       在分析复杂制造系统基于数据的调度与传统调度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基于数据的复杂制造系统调度的实现模式,建立了基于数据的复杂制造系统调度框架;然后,详细介绍了复杂制造系统基于数据的调度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最后,以半导体制造为背景,以调度方法的参数挖掘和基于数据的调度方法挖掘为例,介绍了基于数据的调度方法的应用思路与效果。

基于数据的建模、控制及优化-现
状与展望

许建新 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

      许建新,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获本科学位,198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电气工学系,获得工学博士。1991年至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系,现任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学习系统理论、非线性控制、机电系统和与机器人的控制问题。迄今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和260多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出版了两本关于迭代学习控制的学术专著,编辑了三本关于滑膜控制及迭代学习控制的专业学术著作。迄今指导了26位博士,20位硕士,以及13位助研/博士后。

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以无模型自
适应控制为例

侯忠生 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侯忠生,1994 年获东北大学博士学位,1997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2002 年 美国耶鲁大学(YALE) 访问学者。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责任教授、自动控制系主任、先进控制系统研究所所长、二岗教授。建立并发展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摆脱了控制系统设计对数学模型的依赖问题。目前已经在50 余个实际过程系统上得到应用。工作被3 本专著分别作为整章或部分章节引用,其中 1 本是Springer 出版社。

基于数据的汽车动力
总成控制

陈虹 教授 吉林大学

     陈虹,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分别于1983年和1986 年在浙江大学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专业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7 年9 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在原吉林工业大学控制科 学与工程系任副教授,1999年聘为教授。1998 年4月进入该校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 年10 月出站。

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以无模型自
适应控制为例

方华京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方华京,男,1955 年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分别于1982、1984、1991 在华中 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分别于1993 年5月和1994 年5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正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研究所所长、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自动化学会控 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基于数据的冶金能源系统实时预
测与优化调度

王伟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王伟,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部长。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 流程工业生产计划与优化调度等方面的研究。指导博士生50 余人,已有32 人获得博士学位。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辽宁省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 次、获得国家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冶金科技奖三等奖。
     新能源与绿色制造自动化系统 专题会场]

钢铁企业能量流网络模型及能源
介质智能动态调控

孙彦广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教授级高工

       孙彦广,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探讨钢铁企业能量流网络信息模型及多种能源介质动态调控技术问题。按照能量流网络化思想,构建全流程能量使用、能源回收和能源转换传输三环节的能量流网络化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钢铁企业能源系统动态模拟仿真,支持能量流网络的分析评估。

烧结过程智能优化运行控制系统

吴 敏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敏,男,1963 年生,1983 年和1986 年分别大学和研究生毕业于中南大学,获 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1999 年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作为访 问学者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作为客员研究员在东京工业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获 英国皇家学会资助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现任中南大学教授,控制科学与 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化工过程优化运行方法与技术

钱 锋 华东理工大学

       钱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优 化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 重点 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等40 余项重大(点)科技 攻关项目研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乙烯、精对苯二甲酸、炼油、聚酯等20 余套大型 工业装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先后获得4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7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 余项省部级科 技奖励。

工控机在自动化行业的研究与应用

研祥公司

    目前研祥在中国设有多个研发中心、数十家全资分支机构,并建立了覆盖中国各主要城市的"EVOC"特种计算机产业联盟,组成了庞大的销售、服务网络,能够随时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2008年,研祥正式进军海外市场,成为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品牌。2010年伊始,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最新一批认定的驰名商标,其中由研祥集团申报的"EVOC"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国内工业控制自动化企业所获得的第一个驰名商标。"诚信祥和、永继经营",研祥将在与客户的精诚合作和使命实践中演绎企业的永恒价值,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石化企业瓦斯平衡与
优化调度技术与系统应用

苏宏业 浙江大学

       苏宏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69 年11 月生。1990 年7 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 年3 月毕业于 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5 年6 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 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时担任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 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控制理论、复杂工业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软件开发与应用等。

薄膜太阳电池制造装备技术

徐传明 博士
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

      太阳电池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已被世界各国列为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同时已形成可观的产 业规模,根据美国SRI Consulting 的报告,全球太阳能市场将在2013 年达到700 亿美元,同时辐射材料、 化工、光电等相关领域行业,必将形成数千亿的太阳能产业链。光伏产业也被我国列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 2010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累计用量将达到600 兆瓦;2020 年,太阳能电池累计用量将达到30000 兆瓦,将每 年减排2820 万吨二氧化碳。

炼化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

李德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

       李德芳,男,1962 年出生, 博士,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 息系统管理部主任。
       针对能源行业及炼化企业特点,首先分析了利用信息化提升炼化企业绿色制造和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 和挑战; 按照 "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核心目标,围绕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 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

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利用技术进展

严建华暐
浙江大学教授

      严建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院院长、能源 工程系主任、浙江省科协常委、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利用" 研究室主任、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洁净发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资源 综合利用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微电子封装组件的建模和仿真- 制造,
可靠性与测试

刘 胜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刘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 年和1986 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 程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1988 在成都飞机公司发展部任工程师。1991- 1992 年在美国MARC 有限元公司任工程师。1992 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2004 年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工业生物制造过程系统
工程研究及自动化

庄英萍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庄英萍,女,博士,研究员,博导。1962 年生,1984 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生 化工程专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7 年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硕士学位、2006 年获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学位;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国家 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副主任。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专题会场 ]

飞行机器人自主行为控制

韩建达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韩建达,男,1968 年生,博士,2001-2003 年分别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从事机器人智能控制、飞行机器人等工作,2004 年- 今任中国科学院沈阳 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作为973、863 等项目负责人,创新研制出40、120 公斤级旋翼飞行机器人系统,完成了在地震应急救援、反恐、高压线路巡检架设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视觉定位和三维建模

吴毅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吴毅红,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 年6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专业应用数学。2001 年6 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为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员。于2003 年应新加坡国立大学邀请进行学术交流访问,2005 年应法国IRIT 邀请进行合作研究, 2005/2006/2007 应香港城市大学邀请进行合作研究,2008 年至今应诺基亚研究中心芬兰总部邀请进行长期合作研究。

仿生机器鱼关键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王田苗 梁建宏 胡永辉 文 力 沈 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王田苗,男,1982 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分别于1987 年和1990 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于1990 年至1995 年期间先后在清华大学国家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意大利国家仿生力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 计划先进 制造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

引入人的认知机制的机器人仿
人交互与合作

乔红 研究员 中科院自动化所

      乔红,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0 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控制理论专 业委员会委员。乔红研究员于1997 年到2002 年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助教授和助教授;2002 年到2004 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任永久教职;2004 年通过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引进全职回国。

液压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研究

李贻斌 阮久宏 荣学文 孟 健 李 彬 宋洪军 柴 汇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贻斌,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机器人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6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十大科技成果奖和国家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各1 项。

月球车等空间机构低重力模拟技术研究

邓宗全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邓宗全,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导,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宇航空间机构、特种机器人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863重点项目1项、863项目1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 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5项。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集合
协调控制

洪奕光 研究员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洪奕光教授,理学博士。1987 年和1990 年分获北京大学力学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 年获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信息技术交叉部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涉及非线性控制系统、复杂系统建模和控制、机器人及通 讯系统的性能分析等方面。出版学术著作1 部,发表期刊论文80 多篇。

多自主体系统的牵制控制

汪小帆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汪小帆,男,1967 年2 月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市,1996 年于东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授、致远学院常务副院 长。近年一直从事复杂网络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获得2002 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 年IEEE 电路与系统汇刊最佳论文奖、2008 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0 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7 年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队人选"、2008 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平面最小刚性队形的全局镇定

田玉平 教授
东南大学

       田玉平,1964 年出生。东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复杂系统控制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6 年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1 年莫斯科动力学院自动 化与计算机技术系研究生毕业,获前苏联自动控制专业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PhD);1996 年获俄罗斯自动控制专业技术科学博士学位(ScD)。

非高斯与多源干扰系统精细
抗干扰控制

郭雷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郭雷,男,1966 年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航天器导航与控制技术"学科带头人;"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863 计划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1997 年于东南大 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 至2004 年曾先后获得法国政府基金和英国皇家学会基金等资助在法国和英国进行合作研究,2006 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特邀研究员基金。

连通性保持与恢复条件下的多智能
体系统协同运动控制

方浩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方浩: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 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 年,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智能移动机器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北京市优秀青 年资助计划1 项,北京市共建项目等。发表SCI 论文5 篇,EI 论文30 余篇。

加快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及智能化发
展思路与对策

龚炳铮 教授 电子六所

      龚炳铮,男,1934 年12 月生,江苏无锡,中国自动化学会荣誉理事,专家咨询委员,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高级顾问,研究方向; 自动化、信息化、电子商务。报告分析了智能化的含义、重大意义、智能科学学科及智能化技术框架、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加快智能科学技术及智能化术及智能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建议。


 
电话:010-57116292 传真:010-59813329 控制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 05033608 号